close

滕亞傑
  北京市特級教師,中學高級教師。1988年進入府學衚衕小學擔任數學教師;之後分別在和平里第一小學、史家小學分校擔任校長。2013年7月1日,擔任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校長。讓孩子快樂、自由、積極地“生長”是滕亞傑的理想。
  今年是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建校150周年。作為一所百年老校,燈市口小學經歷了無數次的變革。學校成立於1864年,定名為“男蒙館”。1900年更名為“北平私立育英學校”,設有小學、中學及高中等部。1952年,由私立學校改為公立學校,率先打破傳統,開創了男女同室上課。
  1996-2007年間,燈市口小學陸續合併了東四西大街小學、王府井小學、大甜水井小學和禮士衚衕小學等8所小學。2014年起,燈市口小學作為龍頭校聯合北池子小學、東高房小學成立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。
  今年9月,燈市口小學又在資源帶上推出“走班制”,每周拿出一個半天時間,打破年級、班級界限,學生可自由選課。
  校長滕亞傑說,每周一個半天供學生選課僅是一個開始,未來學校將逐步實現將更多的下午時間用來供學生“走班”選修。
  重新審讀學校辦學歷史
  去年7月1日,時任史家小學分校校長的滕亞傑調任到燈市口小學擔任校長。上任第三天,滕亞傑就接到了一項任務——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要來學校調研傳統文化方面的工作。
  身為校長的她必然要承擔起講解學校歷史的任務,“可才來學校兩天,對學校的情況根本就一無所知”。情急之下,她拿出學校的歷史書籍做起功課。也就是從那時起,她開始了對學校一點一滴的瞭解,並深深為之吸引,由衷產生了對這所百年老校的熱愛。
  對歷史的審讀中,她發現這所學校上世紀30年代前後的辦學理念,在某些方面也不輸於現代。“那個年代,學校除了體育、藝術方面的課程,還開設了電波團、汽車研究會、航空研究會等當時很超前的選修課程。”
  那個時候學校提出的“致知力行”的校訓以及“有教無類、因材施教、個性發展、為用而學、東西合璧、文化辦學”等辦學理念一直沿用至今。
  每周半天學生自由選課
  走進燈市口小學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“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”大型橫幅。這是滕亞傑根據燈市口小學幾代人的辦學理念,本著繼承與發展的基調提出來的。
  滕亞傑說,學校未來培養學生的一個想法,就是讓每個孩子都綻放出自己精彩的一面。基於這一辦學理念,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進行了大膽改革。
  今年9月1日,燈市口小學把選修的權利交給學生。每周拿出半天時間讓孩子們無年級、無班級限制地選修自己喜歡的課程。
  興趣選課打開孩子天賦
  五年級(5)班吳佳駿的母親陶昱霖記得,本學期剛開始,孩子拿了一張密密麻麻的課表回來,說這都是學校新開的校本課程,讓大家自選。這不是上大學時才有的選修課麽?感嘆之餘,母子一起認真選了機器人等幾門感興趣的課程。
  其實,此時的燈市口小學也有一些老師沒有完全理解學校此番改革的意義。因為,將近2000名學生的各種選修志願排進幾十門課程中,首先課表就是個大問題。
  不過走班選修課還是堅持開了起來。滕亞傑說,學校之所以開設選修課,就是要把孩子的天賦打開,這就是學校教育的功能。
  如今,選修課實行快三個月時間了。
  有天晚上,陶昱霖的兒子跟從事IT工作的父親探討起編程的問題,“時值多少?參數怎麼設置?這些術語從兒子嘴裡說出來,讓我聽得目瞪口獃。”陶昱霖感到,自從上了機器人課,原來有點怯生生的兒子越來越快樂和自信了。
  力爭更多課時傾斜選修
  前段時間,滕亞傑跟老師們聊天,一位老師跟她說:“校長,能不能這樣,以後乾脆上午上國家課程,下午都讓孩子們上選修課吧。”
  滕亞傑說,孩子們的這種幸福和快樂傳遞給了老師,讓他們慢慢理解了“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”的理念。
  實行選修課目前剛剛起步,而滕亞傑坦承,在未來的課程設計中,考慮會把選修課時由現在的每周半天逐漸過渡到每周兩個半天、三個半天甚至四個半天。每個孩子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個性化課表,那將是一個屬於每一個孩子的“教育理想國”。
  ■ 校長說
  融合三級課程
  新京報:實行“走班制”,對老師的要求有什麼變化?
  滕亞傑:我們對老師的要求是1+1培養模式,老師在具備師德、師能的前提下,還要利用自己的業餘愛好開發一些校本課程。我們也在為老師提供各種平臺,學校不僅有教師籃球隊,還有教師合唱隊、武術班等,以營造濃厚氛圍,促進課程建設。
  新京報:選修課程都是老師開發嗎?
  滕亞傑:我們還購買一些課程,請專業的老師到學校教孩子,比如國畫、編織、高爾夫、馬林巴、電子鼓、游泳以及戲劇表演等。有些課程校內開不了,我們還會組織孩子集體到外面上課,從而打開校際邊界,這也是“課堂在窗外”的理念的體現。
  新京報:增加了選修課課時,國家課時怎麼保證?
  滕亞傑:我們考慮要把國家、地方和校本課程融合,不再像以前按三級課程來劃分。我們會按照培養學生的目標來設計課程,如人文與實踐、體育與健康、科技與創新、藝術與審美等,把課程融合,按學生個體發展開設選修課程。為保證國家課程,會安排長、短課相間進行。
  新京報:學生的自由發展多了,會跟升學有衝突嗎?
  滕亞傑:這麼培養下來的學生,我認為能力、水平一定不會低,成績也不會低。而且從現在的測試來看,靈活的考試內容越來越多,我們認為孩子們的能力提高了,才是最重要的。我從來不跟我們的老師說,我們作為大校,一定要在某某測試中獲得怎樣的成績,如果我這麼說,老師就會很註重分數,結果就是將壓力轉嫁到學生身上,勢必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展。我認為,孩子具備了一定的水平和能力,要比分數多出幾分更重要。學生未來在社會上生活所具備的技能,不是完全能夠用分數來衡量的。真心希望孩子們能成為社會人的同時是一個自然人,讓他們快樂、自由、積極地“生長”是我的理想。
  校長語錄
  學校就是一個讓孩子不斷嘗試的場所,在嘗試的過程中,讓孩子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?有什麼樣的特長?哪些方面比別人優長?所以學校課程的開設應該敞開邊界,更加開放,讓孩子們自由選擇。在不斷選擇與嘗試的過程中,每個孩子就會綻放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命光彩。
  ——滕亞傑
  本版採寫/新京報記者 杜丁 本版攝影/新京報記者 李飛  (原標題:滕亞傑 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c11eces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